年轻人不讲武德是什么梗?历史典故有哪些?

一、年轻人不讲武德的由来

年轻人不讲武德是什么梗?历史典故有哪些?

“年轻人不讲武德”这个梗最早出自一位自称”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”的马保国之口。这位马大师在网络上发布了一段视频,讲述自己被两个年轻人”偷袭”的经历,视频中他操着一口浓重的河南口音,痛心疾首地说:”这两个年轻人不讲武德,来骗!来偷袭!我69岁的老同志…”

这段视频因为马保国夸张的表情、独特的口音和荒诞的内容迅速走红网络,”年轻人不讲武德”也成了网友们调侃的流行语。后来这句话被广泛用于各种场合,用来吐槽年轻人不按套路出牌、不遵守传统规矩的行为。

二、历史典故中的”不讲武德”

其实在中国历史上,还真有不少”不讲武德”的经典案例:

1. 项羽鸿门宴:项羽设下鸿门宴想除掉刘邦,结果刘邦装孙子逃过一劫,这算不算不讲武德?不过后来项羽倒是很讲武德地放过了刘邦,结果…大家都知道了。

2. 诸葛亮空城计:司马懿大军压境,诸葛亮在城楼上弹琴装淡定,吓得司马懿以为有埋伏撤军了。这招”虚张声势”在当时绝对算”不讲武德”的典范。

3. 孙膑减灶诱敌:孙膑和庞涓斗智时,用减灶计让庞涓误判齐军逃亡人数,最后在马陵道设伏大败魏军。这种心理战术在当时也是”不讲武德”的操作。

4. 韩信背水一战:韩信故意把军队布置在河边,断了士兵退路,逼得他们只能拼命。这种”置之死地而后生”的战术,在当时看来也是相当不讲武德。

三、为什么”不讲武德”能赢?

从这些历史案例可以看出,那些被指责”不讲武德”的人,往往都是最后的赢家。这告诉我们几个道理:

1. 规矩是强者制定的:武德本身就是强者用来约束弱者的工具,当你足够强大时,就可以重新定义什么是”武德”。

2. 创新往往被视为异端:任何打破常规的做法一开始都会被指责,但历史证明,正是这些”不讲武德”的创新推动了进步。

3. 生存比面子重要:战场上活下来的人才有资格写历史,与其死守武德壮烈牺牲,不如”不讲武德”地活到最后。

四、现代社会的”不讲武德”

如今,”年轻人不讲武德”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:

  • 职场新人不再论资排辈,敢于直接表达不同意见;
  • 创业公司不按传统商业规则出牌,用新模式颠覆老巨头;
  • 00后整顿职场,拒绝无效加班和职场PUA…
  • 这些都被老一辈视为”不讲武德”,但正是这种不墨守成规的精神,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。

    五、

    说到底,”武德”本身就是个伪命题——胜利者书写的历史中,他们的做法永远都是”讲武德”的。所以年轻人不必太在意”不讲武德”的指责,只要你的创新能为社会创造价值,时间会证明一切。

    毕竟,历史上那些”不讲武德”的人,后来都被称为”军事天才”了,不是吗?

    相关问答:

    Q1:为什么老一辈总说年轻人不讲武德?

    A:这其实是代际差异的表现。老一辈习惯了既定规则,而年轻人更愿意挑战和改变这些规则,这种冲突在任何时代都会存在。

    Q2:在职场上”讲武德”重要吗?

    A:要看具体情况。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场礼仪是必须的,但也不必被所谓的”潜规则”束缚。关键是要在创新和尊重之间找到平衡。

    Q3:历史上哪些”不讲武德”的做法最终被认可了?

    A:比如诸葛亮的空城计、韩信的背水一战,最初都被视为不合常规,但后来都被奉为军事经典。商业上像滴滴颠覆出租车行业、支付宝改变支付方式,最初也被认为”不讲规矩”。

    原创文章,作者:华易网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dsggm.cn/3526.html

    (0)
    华易网华易网
    上一篇 15小时前
    下一篇 15小时前

    相关推荐